【Netflix劇集】《誰是被害者》監製揭林心如角色秘密 取材台灣駭人命案反映社會黑暗
發布時間: 2020/06/05 16:17
最後更新: 2020/06/05 16:18
Netflix華語劇《誰是被害者》自上架以來口碑不絕,曾在台灣及香港收視排行榜登上冠軍。此齣以人物故事為重點、談生論死的刑偵推理劇,如何由小說改編成劇集?兩位製作人曾瀚賢和湯昇榮,由題材、選角談到製作,他們還透露希望推出《誰是被害者》第2季或電影版。
《誰是被害者》是台灣瀚草影視出品,該公司創辦人曾瀚賢和總經理湯昇榮是此劇監製,也是去年橫掃6項金鐘獎劇集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的幕後推手。
雖然面世時間相距1年,但湯昇榮說兩劇基本上同時起步。「在《我》已完成得差不多了,我們才進入《誰》的製作。這讓我在製作《誰》時不斷去思考:『觀眾對《我》心中不斷迴盪的是甚麼?』」他認為「真實情感的碰撞」很重要,這無論在刑偵劇抑或台劇均很少有。
駭人命案取材台灣案件
《誰》改編自小說《第四名被害者》,但曾瀚賢指出劇情上兩者有很大差別,基本上所有角色都是原創,只保留了原著小說中任職記者的主角「徐海茵」這個名字。「在改編過程中,媒體亂象這部分在《我》已有很好的展現,於是在《誰》中,我們就把媒體這個面向減少,轉而創造新角色鑑識警察方毅任,以他為軸心搭建故事。」
曾瀚賢指出︰「我們想透過劇本表達一種對社會的關懷,也希望這些底層的聲音可以表達出來,而不用透過『遺願』這麼激烈的方式表達,『脆弱』就是我們的核心主題。」但為免顯得太沉重,就採用懸疑推理類型,讓觀眾自然地進入刑偵辦案的邏輯推演。
曾瀚賢又說,劇中駭人命案被害者的設計上,都是取材自台灣真實案例。「這些社會新聞畢竟是新聞,無法很全面,我們也希望透過戲劇力量,把一些面向勾勒更清晰。」
相信觀眾都看得出《誰》製作上的仔細,湯昇榮說籌備時曾找來心理醫生、社會版記者等作顧問,而劇中那些駭人命案屍體,有部分也參考了台灣真實案件,比對案件的照片後,特技化粧人員均花了很多心力去處理。
此劇既改編小說,又取材自台灣真實案件,人物和故事精密緊扣,編劇花了約1年半才完成劇本。
對於張孝全劇中飾演患有亞斯柏格症的鑑證官,曾瀚賢補充說,一開始已思考如何令主角有非常特別的人設。「直至我們看到一位退休鑑識警察所寫的回憶錄,提到『一堆人生前都不被大家知道,在死後鑑證才用各種方法找出他們是誰』,這句話正符合我們的核心主題。」
林心如說廣東話有因
此劇末段有女星林心如的特別演出,她不但素顏出現,飾演在安老院打工的李雅均,還是劇中一系列的遺願命案最關鍵人物,跟過往的甜美玉女形象大逆轉。
對於林心如的選角決定,曾瀚賢解釋︰「我們跟林心如認識很久,但過去找不到機緣合作,這次正好有一個大魔王的角色,我們認為需要一個無論在演技、知名度都有足夠分量的演員。最後我們一致想到林心如,認為她是不可多得的好人選,我們反而擔心她會不會覺得這個角色不夠滿足她飆戲。後來跟她幾次的深聊,她也很開心能夠演出,也做了很多功課為角色帶來新的深度。」
不少香港觀眾都好奇林心如角色本來一直說國語,為何在名為《傘》的一集有一段廣東話自白。湯昇榮如此回答︰「基於台灣有非常多外籍移工(即外勞)、外籍配偶,編劇就想安排一個外籍移工的角色。我過去拍紀錄片時,有拍過來自印尼的人,他們可以講很多語言,包括廣東話、客家話、福建話等。」
繼續尋找被害者故事
湯昇榮續指︰「一開始,我希望這個角色講客家話,因為我是客家人,但心如覺得講廣東話比較能自然演出,於是我們就嘗試用廣東話來處理這個角色。其實台灣真的有很多會說廣東話、也會說其他語言的人。」
兩位監製均對《誰》能成為首部在Netflix平台引起莫大迴響(在台灣平台蟬聯16天冠軍)的華語劇,而大感興奮,希望藉這個機會讓華語劇被世界看到。
湯昇榮稱︰「全球的影視作品在此(Netflix)較量,很容易就能比出高下。」
曾瀚賢更期望把《誰》發展成一個好的IP(知識產權):「它就是屬於一個一直在找被害者的故事,我們也希望這個IP能像《紙房子》般受全球觀眾喜愛。」
記者:胡慧雯